从高校发生的诈骗案件综合情况来看,作案人行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。
一,假冒身份行骗
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,假身份证,假学生证与大学生交往,甚至冒充到车站接新生的老师,骗取他们的同情和信任,之后实施诈骗。
二,用假货和假钞行骗
目前,作案人用假货和假钞进行诈骗的手段越来越“高明”。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,一人拿着所谓的“名贵”假货直接来问被害人买不买,而是两人以上共同作案,扮演各种角色引诱被害人介入后,再“灵活机动”地针对不同的“猎物”变换不同的手法行骗;一是邀约被害人一起买了“赚大钱”;二是通过抵押别的假货,向被害人借钱买“名贵”假货;三是制造混乱,以假钞换真钞。
三,编造突发事件行骗
针对被害人的特殊心理编造突发事件,让其在焦急中上当受骗,是诈骗的又一伎俩。近年来,诈骗者利用同学通信录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,以及在乘车途中了解到的情况,乘学生在回家或返校途中机会打电话给家长,老师,谎称学生突发疾病或出车祸等进行诈骗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四,发短信,打电话,谎称中奖行骗
作案人的诈骗伎俩多端,令人防不胜防。有的以发短信,打电话的方法称机主号码中奖,通过机主先汇款,之后到某地领取奖品,从而对其进行诈骗。有的人用手机回电话咨询中奖事宜,结果手机费用被下载。
五,借用储蓄卡汇款行骗
前已述及,骗子会冒充学生混进校园,谎称是北京,上海等名牌大学的学生到福州实习,或者说是大老板的子女来福州旅游,钱包被人偷窃,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,先是借被害同学的电话卡打电话,有意安排“联手”在北京,上海接听电话承诺汇款,接着提出借同学的储蓄卡号码让家里电汇钱款救急。诈骗者就这样“循序渐进”,趁机把被害同学银行卡的密码骗到手,之后迅速将卡上的钱取出,溜之大吉。
六,假装“掉包”行骗
假装掉包诈骗的手段,十多年前就有作案人在大街上使用。作案人按照钞票的尺寸裁一叠牛皮纸,上面和底层各放上一张100元或50元的真钞。共同作案的其中一人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行至被害人的前面,假装将这一封钱失落在地上让被害人先拣起,共同作案的另一人冲上来说:“这封钱是我们俩发现的,我也应该参加分一半。这里人多不便分,我们到那边僻静处再分。如果你不放心的话,可以先拿着这些钱,同时把你的金项链,金戒指或手机拿来作为抵押”。贪财而又没有警惕性的受骗人怀着已发“大财”的激动心理,慷慨地交出身上值钱的东西,等走到僻静处再仔细一看,原来是一叠牛皮纸,方知上当受骗。
七,投其所好,虚设诱饵行骗
作案人往往利用大学毕业生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,投其所好,应其所急,施展诡计骗取财物。
八,以恋爱为名行骗
骗子还以同大学生交朋友谈恋爱的形式,既骗其感情,又骗其财物。
一些大学生容易受骗的主观原因:
一,思想单纯,缺乏社会知识
二,轻信他人,没有防骗意识
三,贪财图便,求眼前之利
四,虚荣心强,放不下情面
五,麻痹大意,不认真检查细节
预防上当受骗的方法:
一,提高防范意识,学会自我保护
二,把握交友原则,不用感情代替理智
三,自觉遵守校园管理的各种制度